摩登7平台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推荐新闻Info
-
> 表面活性素制备、分离纯化、溶液表面张力测定及胶束化行为研究(三)
> 表面活性素制备、分离纯化、溶液表面张力测定及胶束化行为研究(二)
> 表面活性素制备、分离纯化、溶液表面张力测定及胶束化行为研究(一)
> 静电喷雾液滴接触荷电原理
> 超支化聚合物h-PAMAM水溶液表面张力、动态界面张力及破乳性能测定
> 0.01mg是什么精度的天平?超微量天平的称重范围
> 聚丙烯酸酯反相破乳剂添加后曹妃甸油田含油污水界面张力的变化
> 助剂对乙基多杀菌素药液在杧果叶片润湿铺展行为、表面张力的影响——讨论
> 助剂对乙基多杀菌素药液在杧果叶片润湿铺展行为、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 助剂对乙基多杀菌素药液在杧果叶片润湿铺展行为、表面张力的影响——摘要、材料与方法
静电喷雾液滴接触荷电原理
来源:表面技术 浏览 10 次 发布时间:2025-04-30
静电喷雾法是利用高压静电使液体带电雾化并控制液滴运动和破碎,达到均匀喷雾效果的一种有效技术。它具有雾滴粒径细小、分布均匀性高、运动轨迹可控、沉积效率和附着性高等优点,在微纳米材料的加工、制备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在机械制造方面,可以利用静电喷雾技术解决砂轮磨粒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在生物医学方面,利用静电喷雾实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并用于运送药物辛伐他丁;在电化学方面,该方法能制备太阳能电池的二氧化钛光阳极。
静电喷雾液滴接触荷电原理
静电喷雾装置主要由高压静电发生器、控制器、微量注射器、喷嘴电极、环形电极和接收板组成,如图1a所示。喷嘴电极连接高压静电发生器的负极,环形电极接高压静电发生器的正极。高压静电发生器输出负高压,在喷嘴电极会产生大量的负电荷,同时环形电极上会感应出正电荷。调节静电发生器的参数,控制喷嘴电极和环形电极之间的电场强度。将微量注射泵固定在支架上,使用微量注射泵将溶液匀速泵送到喷嘴处。液体从喷嘴喷出时与高压电极接触,使电极上的电荷传导到液体。带电液体在静电力、电荷互斥力、重力、环境复合力的作用下,破碎成细小液滴,并均匀地吸附在工件上。
静电喷雾溶液为低导电率液体,接触荷电使液体荷电最充分。电极荷电方式如图1b所示,通电后,喷嘴电极与环形电极组成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喷嘴电极为细长轴,带高压负电,环形电极接正极(或者接地)。由高斯定律可求喷嘴电极的电荷量。取半径为r、长度为l的圆柱高斯面,则:
其中,1Eφ表示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q为喷嘴的带电量,ε0为空气介电常数,E1为喷嘴电极产生的电场强度。同理,距离圆环高度为h处的电场强度为:
其中,E2为环形电极产生的电场强度,R为环形电极半径。根据电场叠加原理,喷嘴电极与环形电极之间的电势差U12为:
其中,r0为喷嘴半径,H为环形电极到喷嘴电极之间的垂直距离。电容C为:
电容大小与电极间的参数有关:随电极间的电压增大,两电极的荷电量增加,使液体荷电量及两极间的电场强度增大,静电喷雾液体受静电力的影响变大。另外,液体在静电喷雾过程中还受粘滞力、惯性力、表面张力等作用。当带电液体向基底运动时,运动形态受到韦伯数We、雷诺数Re等无量纲数的影响。韦伯数We和雷诺数Re的计算如下:
其中,ρ为流体密度,vl为射流流速,ri为液滴半径,γ为流体的表面张力系数,μ为液体运动黏性系数。液体流速的韦伯数与液体流速的平方成正比。本实验将0.4 g、粒径为25 nm的SiO2微粒均匀分散在20 mL酒精中作为静电喷雾溶液,密度为8.61 g/cm3,表面张力为24.6 mN/m,流量为10.6 mL/h。喷嘴负电极使用精密点胶针头(内径0.75 mm,外径1.00 mm),环形正电极使用黄铜环(内径30 mm,外径40 mm),喷嘴底部与环形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0 mm。计算得到喷嘴处射流的韦伯数约为e-21,雷诺数为2e-12,惯性力和黏性力对射流的影响都很小,因此液体的运动状态主要受静电力和表面张力的影响。当液滴带电量超过瑞利极限时,液滴将克服表面张力发生破碎。
电压越高,液体雾化成的液滴越细小。随着电压的升高,液滴雾化的射流状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滴状模式、锥射流模式和多股射流模式。在较小的电压(0~3 kV)下,喷嘴处液体所受的电场力小于表面张力,喷嘴中液体以滴状形态落下,为滴状模式。电场力逐渐增大,喷嘴液体被拉成细长轴状,形成连续的射流。进一步增大电压(如图2a、b所示),液体在喷嘴处形成锥状,且破碎成小雾滴,为锥射流模式,如图2b所示,射流状态最稳定。
如图2c所示,继续增大电压到5 kV时,喷嘴处的液体锥射流变为两股。电压达到5.6 kV时形成多股细射流,喷雾覆盖范围变大,即多股射流模式。多股射流的雾滴更小且喷涂范围更大,因此符合制备具有微结构的薄涂层实验要求。电压达到6 kV时,多股射流比较稳定,如图2d所示。当电压超过8 kV后,卷吸现象明显,大量雾滴向环形电极方向运动,样件上二氧化硅的沉积率降低。因此,后续研究中选用6 kV和7 kV两个参数分析电压对结构与润湿性能的影响。
本文揭示了静电喷雾过程中液体接触荷电原理及雾化机理。随着电压的增高,液体射流模式逐渐由滴状模式、单股射流转变为两股射流和多股射流,其中多股射流状态下的雾滴更小,覆盖范围较大,适合制备微结构薄膜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