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7平台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筛选常用、经济且可抑制低阶煤煤尘的表面活性剂(三)
> 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关系(Young方程表达式)
> 裂缝性水封气藏解封过程中润湿反转剂浓度、气水界面张力变化(一)
> Delta-8 动物胃肠道体内中药物的溶解度的测定——结论、工具书类!
> 温度对水—十二烷基硫酸钠体系与纯水体系界面张力、厚度的影响——结果与讨论、结论
> 不同温度和压力对AOT稳定CO2乳液的界面张力影响(二)
> 塑料件二次加工如何改变表面张力?
> 为什么葡萄酒会从下部往杯子的上部走呢?
> 基于表面张力等分析油酸钠体系下磁化处理对赤铁矿和石英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
> 酚胺树脂聚醚型破乳剂分子结构、浓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实验部分
推荐新闻Info
-
> 影响狭缝间氢键流体气液平衡界面张力的因素有哪些(三)
> 影响狭缝间氢键流体气液平衡界面张力的因素有哪些(二)
> 影响狭缝间氢键流体气液平衡界面张力的因素有哪些(一)
> GA、WPI和T80复合乳液体系的脂肪消化动力学曲线、界面张力变化(四)
> GA、WPI和T80复合乳液体系的脂肪消化动力学曲线、界面张力变化(三)
> GA、WPI和T80复合乳液体系的脂肪消化动力学曲线、界面张力变化(二)
> GA、WPI和T80复合乳液体系的脂肪消化动力学曲线、界面张力变化(一)
> 表面张力实验、接触角实验分析抑尘试剂对煤的润湿结果
> 摩登7表面张力仪研究烧结矿聚结行为
> 基于界面张力和表面张力测试评估商用UV油墨对不同承印纸张的表面浸润性差异(三)
纳米活性颗粒表面润湿性测量方法及具体操作步骤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浏览 750 次 发布时间:2024-07-24
纳米流体驱油作为低渗/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具有小尺寸、高表面活性等特性的纳米颗粒吸附到油水界面上,降低界面张力,改变油水两相间力学作用,促进油膜剥离。接触角是表征纳米颗粒表面润湿性的重要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纳米颗粒调控界面力学作用的能力。
目前,常规测量方法只能测量纳米流体液滴整体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无法测量纳米流体中单个纳米颗粒的表面润湿性,既而难以精确评价单个纳米颗粒的表面性能对纳米流体整体驱油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无法揭示单个纳米颗粒对油、水、岩石所组成多相界面的微观调控机理。因此,亟需提出一种基于纳米力学的活性颗粒表面润湿性测量方法,实现对单个纳米颗粒润湿性的测量,为研究纳米颗粒对油水界面的调控提供依据。
一种基于纳米力学的活性颗粒表面润湿性测量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活性颗粒,利用胶黏剂将活性颗粒粘合到原子力显微镜的Tipless探针悬臂上,制得球形探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获取球形探针的半径;
步骤2,选取原油样品作为油相,将原油样品滴在原子力显微镜的石英基底上形成油相界面后,利用液体探针夹固定球形探针,选取预先配制的模拟地层水作为水相,将模拟地层水注入原子力显微镜的O型圈所围成的密闭区域内形成水相界面,利用球形探针控制O型圈覆盖在油相界面上,形成油水界面;
步骤3,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确定油水界面位置后,控制球形探针下降,配合观察油水界面,直至油水界面发生扰动停止移动球形探针,此时活性颗粒整体仍处于水相中且活性颗粒的底部刚刚触碰到油水界面,得到第一界面体系,将球形探针静置于第一界面体系中,待第一界面体系稳定;
步骤4,控制球形探针继续下降,当活性颗粒部分浸入油相时,记录球形探针的下降高度并停止移动球形探针,得到第二界面体系,将球形探针静置于第二界面体系中,待第二界面体系稳定;
步骤5,控制球形探针上升,当活性颗粒完全脱离油水界面且活性颗粒整体处于水相时,得到第三界面体系,记录上升过程球形探针的受力情况得到作用力变化曲线,确定油相对活性颗粒的粘附力;
步骤6,对作用力变化曲线进行积分,确定活性颗粒脱离油水界面时克服油相粘附力所做的粘附功,得到第三界面体系与第二界面体系之间的能量差;
步骤7,利用界面张力仪测量油相与水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基于Young方程,结合球形探针的半径以及球形探针的下降高度,计算得到油-水-活性颗粒体系的接触角,确定活性颗粒的表面润湿性。
综上可得,采用本方法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纳米力学测试,实现了对单个活性SiO2颗粒润湿性的准确测量,解决了活性颗粒润湿性受纳米流体性能影响难以精确表征的问题,为研究纳米颗粒的改性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