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7平台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致密砂岩储层CO2-EOR项目研究重点与进展
> 气溶胶固定剂PAM-b-PVTES合成路线及GPC、DSC、表面张力等性能测试(三)
> 微流控器件结构对水/水微囊形成过程、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四)
> 打破试剂溶液的表面张力,提升乳糖醇制备的搅拌混合效果
> 硅丙乳液质量分数与粘度、表面张力的关系及在模拟病害壁画修复中的应用(三)
> 量化改进差分毛细管法测试高温液态沥青表面张力精度(上)
> 表面张力为35.5 mN m−1可提高水凝胶涂层仿生水下非粘着超疏油性能
> 超微量天平和电子天平的区别,电子天平的测量范围与选择
> 旋转液滴法测量和计算界面张力的方法
> 原油中活性物质与碱作用下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推荐新闻Info
-
> 影响狭缝间氢键流体气液平衡界面张力的因素有哪些(三)
> 影响狭缝间氢键流体气液平衡界面张力的因素有哪些(二)
> 影响狭缝间氢键流体气液平衡界面张力的因素有哪些(一)
> GA、WPI和T80复合乳液体系的脂肪消化动力学曲线、界面张力变化(四)
> GA、WPI和T80复合乳液体系的脂肪消化动力学曲线、界面张力变化(三)
> GA、WPI和T80复合乳液体系的脂肪消化动力学曲线、界面张力变化(二)
> GA、WPI和T80复合乳液体系的脂肪消化动力学曲线、界面张力变化(一)
> 表面张力实验、接触角实验分析抑尘试剂对煤的润湿结果
> 摩登7表面张力仪研究烧结矿聚结行为
> 基于界面张力和表面张力测试评估商用UV油墨对不同承印纸张的表面浸润性差异(三)
连接基对3种表面活性剂GSS271、GSS371和GSS471动态表面性能的影响(上)
来源:印染助剂 浏览 578 次 发布时间:2024-12-04
双磺基琥珀酸酯磺酸钠(简称GSS)通过柔性连接基将两个传统的琥珀酸酯盐连接而成,连接基使GSS分子中两个离子头基间的静电斥力大大削弱,同时加强了碳氢链间的疏水结合力,使GSS具有比单链琥珀酸酯磺酸盐更低的临界表面张力。
在实际应用中,很多表面活性剂所需发挥作用的时间极短,例如硬表面清洁、农药铺展、印刷、摄影用薄胶片制备、三次采油等都涉及动态过程,因此研究动态表面张力(DST)非常重要。王新英等研究短氟碳链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时发现,相比以酰胺基为连接基的表面活性剂,以酯基为连接基的表面活性剂有更低的cmc;韩世岩等研究发现,松香基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柔性连接基活性强于刚性连接基;王丽艳等研究烷基咪唑表面活性剂时发现,柔性和刚性连接基对cmc影响不大,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连接基对表面性能的影响。喻红梅等总结出连接基较短易形成胶束;罗丽娟等得出cmc随连接基的碳原子数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而董乐则发现碳原子数越多,cmc越小。
为此,有关连接基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对静态性能方面的分析,而对动态性能的研究较少。本实验对自主研发的乙二醇双子琥珀酸二仲辛酯磺酸钠(GSS271)、1,3-丙二醇双子琥珀酸二仲辛酯磺酸钠(GSS371)与1,4-丁二醇双子琥珀酸二仲辛酯磺酸钠(GSS471)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DST进行研究,并考察连接基对动态表面性能的影响,探讨其吸附动力学机理。
1、实验
1.1试剂和仪器
乙二醇双子琥珀酸二仲辛酯磺酸钠(GSS271)、1,3-丙二醇双子琥珀酸二仲辛酯磺酸钠(GSS371)、1,4-丁二醇双子琥珀酸二仲辛酯磺酸钠(GSS471)(结构式如下,实验室自制。提纯后测定,表面张力曲线无最低点,说明不含高活性杂质),实验用水均为二次去离子水经亚沸重蒸。
Delta-8全自动高通量表面张力仪(测量精度为0.05 mN/m,摩登7公司),EZ-Pi Plus便携式动态表面张力仪(摩登7公司)。
1.2测试
系列浓度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配制:首先配制10-2mol/L的GSS水溶液作为母液,然后移取适量母液逐级稀释,得到系列浓度(1×10-5~1×10-2mol/L)溶液(20℃振荡水浴锅中恒温30 min)。
静态表面张力:采用表面张力仪由低浓度至高浓度测定系列溶液表面张力γ(测试均在带有恒温夹套的玻璃杯中进行,外接数控超级恒温槽,温度为20℃),作γ-lg c曲线。
动态表面张力:采用动态表面张力仪由低浓度至高浓度测定系列溶液动态表面张力(测试均在带有恒温夹套的玻璃杯中进行,外接数控超级恒温槽,温度为20℃)。
2、结果与讨论
2.1 GSS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GSS271、GSS371、GSS471水溶液的静态与动态表面张力曲线分别见图1~3。由图1拟合的表面性能参数见表1。
表1系列GSS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性能
由表1可知,3种表面活性剂中GSS471的cmc较小,GSS271的cmc与之接近,GSS371的cmc最大。对于GSS371,由于连接基使两条疏水链间的距离增大,导致疏水相互作用减弱,因而cmc较大;GSS371在表面定向排列疏松,在气液界面置换的水分子较少,因此γcmc较大。连接基较短的GSS271,两条疏水链距离较小,增强了疏水相互作用,cmc小;在表面排列较紧密致使γcmc较小。对于有较长连接基的GSS471,由于连接基的柔性作用使连接链扭曲变形而导致两条疏水链更靠近,化学键又使极性头基被强制在较小的距离内,两种因素均使GSS471疏水能力增强[15],分子更易聚集在一起,因而cmc小;同时在表面排列更紧密,因而γcmc最小。
当溶液浓度c为1 mmol/L(c<cmc)时,由图2可知,表面活性剂GSS271、GSS371和GSS471均表现为典型的DST变化曲线,即开始时DST接近溶剂的表面张力,后随时间延长先快速下降,下降至一定数值后降速缓慢,最后DST基本保持不变。因为吸附刚开始时GSS在新鲜的气液界面吸附量很少,所以界面张力接近溶剂的表面张力,随着时间的推移,GSS分子逐渐吸附在界面,气液界面张力降低;随着吸附的进行,界面逐步趋于饱和,吸附推动力减小,GSS分子在界面吸附速率下降,因而DST下降缓慢最后趋于介平衡。GSS分子在界面达到饱和后还需进一步吸附与定向排列,因而DST曲线中的介平衡张力较对应浓度下的静态表面张力大。当溶液浓度为5 mmol/L时,由图3仅观察到DST快速下降区和介平衡区。因为浓度较高(c>cmc),开始时便有较多的表面活性剂分子被吸附到表面,所以DST低于溶剂表面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