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7平台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基于超微量天平对沉积质量的精确测量,制备纳尺度的铜薄膜
> 超低界面张力复配表面活性剂用于渤海X油田水驱后的“挖潜提采”(三)
> 泡泡消烟原理,不同质量分数碱剂发泡液表面张力的测试结果
> 拉脱法测量:不同性能磁性液体的磁表面张力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一)
> 基于表面张力测试仪研究表面活性剂促进浮选精煤脱水的机理(一)
> 10种常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测定、泡沫的产生和测试(一)
> 吡虫啉药液、 阿维菌素、苦参碱表面张力与接触角的关系
> 去乙酰化槐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结构鉴定、理化性质及应用(四)
> 棕榈酸二甘醇酰胺无碱条件下降低大庆原油/地层水界面张力——摘要、材料与方法
> 表面活性剂是否对斥水性土壤的润湿性有影响?——材料和方法
推荐新闻Info
-
> 不同PQAI溶液静态/动态表面张力变化及对脉动热管性能影响(三)
> 不同PQAI溶液静态/动态表面张力变化及对脉动热管性能影响(二)
> 不同PQAI溶液静态/动态表面张力变化及对脉动热管性能影响(一)
> 界面流变仪可以测量液体表面张力吗?界面流变仪与界面张力仪区别解析
> 测量表面张力/界面张力的仪器有哪些?怎么选
> PG脱酰胺添加量对玉米醇溶蛋白气-水动态表面张力的影响
> 摩登7表面张力仪使用指南【专业版】
> 平面流动皂膜表面张力系数、厚度和流动速度实验装置及测量方法(二)
> 平面流动皂膜表面张力系数、厚度和流动速度实验装置及测量方法(一)
> 单层膜界面上亚微米颗粒表面张力阻力系数修正——颗粒在单层膜上的阻力系数
钌催化剂合成丁炔二醇醚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反应条件及表面张力测定(三)
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浏览 268 次 发布时间:2025-03-14
2.3反应条件优化
根据以上单因素影响的分析结果,本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BEOTSS的合成工艺条件。以反应时间(A)、反应温度(B)、n(BEO)∶n(MDHM)(C)、催化剂用量(D)为影响因素,MDHM转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进行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2,试验方案及结果见表3。
表2正交试验的因素水平
表3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
根据极差R的大小,确定各因素对反应转化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反应温度B>反应时间A>催化剂用量D>原料配比C。通过正交试验结果确定钌催化合成工艺的最优方案为A 2 B 3 C 2 D 3,即反应时间6.0 h、反应温度100℃、n(BEO)∶n(MDHM)为1.05∶1、催化剂用量30 mg/kg。
为验证工艺的稳定性,在以上优化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实验,测得MDHM转化率分别为99.00%、99.02%、99.05%,实验结果相差不大,表明该合成工艺可行。
2.4 BEOTSS的结构表征结果
2.4.1红外光谱
图6(a)为BEOTSS的红外谱图。图中,3 432 cm-1处的吸收峰为CH2OH中—OH的伸缩振动峰,1 630 cm-1的吸收峰为目标产物中C=C的伸缩振动峰;2 960 cm-1和2 875 cm-1处的吸收峰分别为—CH3和—CH2—中C—H键的伸缩振动峰;1 260 cm-1、842 cm-1和752 cm-1处的吸收峰为—OSi(CH3)3的特征峰;1 065 cm-1处的吸收峰为聚醚基中C—O—C的伸缩振动峰,它与1 020~1 080 cm-1处特有的Si—O—Si伸缩振动峰部分重叠,引起Si—O—Si峰形发生不对称变化;1 353 cm-1和1 406 cm-1处的吸收峰为—CH2—中C—H键的变形振动峰。图6(b)为原料与产物的红外谱图比较。图中,3 432 cm-1处的吸收峰为—OH基团的特征峰,原料BEO与产物BEOTSS都有此峰,说明BEO的羟基没有与Si—H反应。MDHM中2 153 cm-1处的吸收峰为Si—H基团的特征峰,而BEO与BEOTSS均没有此峰,说明Si—H加成到BEO的C≡C键,形成C=C双键(其特征峰在1 630 cm-1处)。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合成了目标产物BEOTSS。
图6 BEOTSS、MDHM和BEO的FT-IR谱图
2.4.2 1H-NMR谱图
图7为BEOTSS的1H-NMR谱图。根据谱图中的化学位移及积分数据确定化合物中各基团的氢归属,得到以下结果:1H-NMR(400 MHz,CDCl3),δ=6.24~6.16(m,—C=CH—,1H),4.17(m,—CH 2CCHCH 2—,4H),3.72(d,J=5.6 Hz,—CH 2—OH,4H),3.54(t,J=14.6 Hz,—O—CH 2—,4H),0.21(s,—Si(CH 3)3,18H),0.18(s,—SiCH 3,3H)。由于使用氘代氯仿作为溶剂,产物中的2个—OH为活泼氢,在谱图中没有出峰,同时结合红外谱图分析,进一步证明本研究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BEOTSS。
图7 BEOTSS的1H-NMR谱图
2.5 BEOTSS的界面性能
表4为25℃下0.1%BEOTSS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由表4可知,BEOTSS的平均表面张力为22.5 mN/m。图8为BEOTSS的平衡表面张力与浓度对数的关系曲线。经计算,得到BEOTSS的表面活性参数如下:c CMC=4.9×10-5 mol/L,γCMC=22.5 mN/m,Γmax=6.0×10-6 mol/m2,α=0.28 nm2,所得α值与文献[1]报道的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分子的α
(0.31 nm2)接近,说明被吸附的分子形成紧密的单分子层,界面上单个表面活性剂分子所占的平均面积只取决于伞型三硅氧烷的结构和尺寸,属于多甲基结构在水表面紧密排列[1]。自由能ΔGθ为负值(-34.5 kJ/mol),表明此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的过程可自发进行。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BEOTSS表面活性剂在浓度很低时即可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表明此类三硅氧烷化合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面活性剂。
表4 0.1%BEOTSS水溶液的表面张力(25℃)
图8 BEOTSS的平衡表面张力与浓度对数的关系
3结论
(1)以三氯化钌为催化剂,BEO和MDHM为原料,成功合成了目标产物BEOTSS;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催化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30 mg/kg,n(BEO)∶n(MDHM)为1.05∶1,反应时间6.0 h,反应温度100℃,在此工艺条件下MDHM转化率可达99%。
(2)25℃下0.1%BEOTSS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22.5 mN/m,临界胶束浓度为4.9×10-5 mol/L,表明BEOTSS在浓度很低时可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