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7平台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推荐新闻Info
-
> St与MMA在无皂乳液聚合过程中的动态表面张力变化——结果与讨论、结论
> St与MMA在无皂乳液聚合过程中的动态表面张力变化——摘要、实验部分
> 低分子热塑性树脂体系CBT500/DBTL的界面张力与温度的关联性(二)
> 低分子热塑性树脂体系CBT500/DBTL的界面张力与温度的关联性(一)
> 不同种类与浓度的无机盐氯化物对麦胚脂肪酶油-水界面特性的影响(二)
> 不同种类与浓度的无机盐氯化物对麦胚脂肪酶油-水界面特性的影响(一)
> 触杀型除草剂与油类助剂防除杂草机理及效果
> 高分子类助剂主要增效机制及在除草剂领域应用机理
> 表面活性剂在除草剂喷雾助剂中应用及主要增效机制
> 气液液微分散体系的微流控制备方法及在稀土离子萃取领域的应用(下)
压力、温度、碳原子数及分子结构对CO2-正构烷烃界面张力的影响——实验结果与讨论
来源:化工学报 浏览 300 次 发布时间:2024-07-31
2实验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测定了CO2-环戊烷/环己烷/环辛烷/甲苯/乙苯/乙基环己烷体系的界面张力,测量的温度范围为40~120℃,压力范围为0.27~14.70 MPa。实验数据见表1。并绘出实验数据的标准差图,结果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所有数据的标准差均在0.36 mN/m以内,证明数据的准确性较好。其中,标准差的计算如式(3)所示
图2 80℃下CO2-正十一烷体系界面张力-压力对比图
图3 CO2-不同结构(环烷烃/芳香烃)界面张力的标准差
式中,s为数据的标准差;m为每个数据点测量的次数,m=3;xi为每次测量得到的数据值,mN/m;xˉ为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mN/m。
2.1压力与温度的影响
为了说明温度和压力对测量体系界面张力数据的影响,绘出了界面张力随压力变化的等温线,结果如图4(a)~(f)所示。从图4中可知,压力对界面张力影响很大。温度一定时,界面张力随压力近乎呈直线下降。这是因为:低压下液体内部主体分子对界面层分子的吸引力大,使得CO2-原油体系界面张力大。随着压力的升高,原油的密度会增加,CO2溶解度也会增加,但CO2溶解度的增加会导致原油密度的减小,二者作用平衡,使得原油的密度变化不大。而CO2的密度则会随着压力的升高而急速增加,使得其对界面层分子的作用增强,减小了界面层分子所受到的合力,从而使体系的界面张力减小。图5给出了100℃时,CO2-甲苯体系液滴形状随压力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随着压力的升高,界面张力越来越小,使得液滴形状越来越小,且逐渐变窄。
表1 CO2-环烷烃/芳香烃组分的IFT值
温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比较复杂,首先温度影响界面张力随压力的下降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界面张力下降速度越来越缓,使得不同等温线在某个压力范围内有交叉点;其次,不同区域内,温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同。在交叉点以上,界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交叉点之下,界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为了分析温度对CO2溶解度的影响,将Gibbs-Helmholtz方程计算的溶解度对温度的导数与偏摩尔熵联系起来,如式(4)~式(7)所示
综上所述,在较低压力下,温度的升高致使CO2的溶解度升高,溶解度的增加导致CO2-原油的界面张力降低。较高压力下,CO2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而界面张力在交叉点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图4 CO2-不同结构(环烷烃/芳香烃)界面张力的等温线
图5 100℃时CO2-甲苯体系液滴形状随压力的变化图
2.2碳数的影响
为探究碳原子数对界面张力的影响,选取80℃下,CO2-环戊烷/环己烷/环辛烷体系与CO2-甲苯/乙苯体系分别进行研究比较。由图6可以看出,对于CO2-形态结构相同的环烷烃/芳香烃体系,界面张力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且下降趋势大致相同。许多学者曾对CO2-正构烷烃体系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在同一温度下,界面张力皆随着链长的增加而增大。结果表明,CO2-形态结构相同分子具有相同的规律。
图6 CO2-相似结构(环烷烃/芳香烃)界面张力的等温线
2.3不同结构的影响
为探究相同碳原子数、不同结构的影响,选取60℃下CO2-乙基环己烷/乙苯体系进行比较。由图7可以看出,两种体系的界面张力下降趋势基本相同,但CO2-乙苯的界面张力略高于CO2-乙基环己烷体系。姬泽敏等、Nagarajan等曾对CO2-苯/环己烷体系的界面张力进行过测定,发现两种体系界面张力随压力变化的等温线几乎重合,而CO2-乙基环己烷/乙苯体系界面张力差异明显。从分子层面考虑,这是由于乙苯的极性比乙基环己烷大,从而导致乙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更强,处于界面层的乙苯分子更难扩散到CO2中去,使得CO2-乙苯体系的界面张力大于CO2-乙基环己烷体系。
图7 60℃时CO2-乙苯/乙基环己烷界面张力对比
2.4数据关联
2.4.1经验方程商巧燕曾提出了CO2-正构烷烃界面张力的经验方程,将CO2-正构烷烃二元体系的界面张力关联为温度、压力、碳原子数的关系。为了更进一步分析分子结构等对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本文系统研究了CO2-多种烃类结构(含正构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界面张力数据,分析温度、压力、碳原子数以及分子结构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在商巧燕提出的CO2-正构烷烃界面张力的经验方程的基础上,加入了偏心因子表达分子形状,提出了CO2-正构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体系界面张力的经验公式。公式形式如下
式中,t为温度,℃;p为压力,MPa;γ为界面张力,mN/m;N为碳原子数;w为偏心因子;a、b、c、d、e、f、h、j为回归参数。
2.4.2实验数据回归及模型参数的求取本研究系统收集了文献数据,并将研究测定的实验数据,共计932个数据用于回归,回归所用数据见表2。回归参数由最小二乘法得到,其目标函数如式(9)所示。采用平均相对偏差(AARD)和均方根误差(RMSE)表示计算效果,如式(10)、式(11)所示。回归结果见表3。
表2 CO2-原油体系回归数据汇总
表3式(8)的回归参数值
式中,γexp代表实验值;γcal代表计算值;n为数据点个数。
用于拟合的全部数据中,86.4%的数据的平均相对偏差在20%以内。界面张力小于5 mN/m时,偏差较大。式(8)对于CO2-正构烷烃/芳香烃/不带支链的环烷烃/芳香烃体系的拟合结果较好,对于CO2-带支链环烷烃体系拟合结果相对较差。
3结论
本文采用悬滴法测定了CO2-环戊烷/环己烷/环辛烷/甲苯/乙苯/乙基环己烷的界面张力,测量范围为40~120℃,0.27~14.70 MPa。探讨了压力、温度、碳原子数以及分子结构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并提出了计算CO2-原油组分界面张力的经验方程。得出以下结论。
(1)CO2密度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使得其对液体界面层的分子引力增大,从而降低界面层分子所受合力。因此,温度一定时,CO2-原油组分界面张力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
(2)在较低压力下,CO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较高压力下,趋势相反。溶解度的增大会引起界面张力的减小。因此,温度主要影响界面张力随压力下降的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界面张力的下降速度越来越缓慢。
(3)具有相同形态结构的原油分子-CO2体系,其界面张力变化规律相同,皆随着碳数的增加而增大。
(4)分子间作用力可影响界面张力的变化。物质的分子间作用力增强,导致内部主体分子的对界面层的引力增大,从而增大体系的界面张力。
(5)对实验所测以及文献的数据进行了关联,其平均相对偏差为11.01%。结果表明,此经验方程可较好地用于CO2-正构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体系界面张力的计算。且与状态方程结合密度梯度理论相比,无需相平衡数据及影响因子参数,应用更为简便。可为今后计算多元组分界面张力提供支持。
符号说明
AARD——平均相对偏差
de——悬滴最大直径,m
ds——距油滴顶点垂直距离为de处油滴截面直径,m
g——重力加速度,g=9.80 m/s2
m——每个数据测量的次数,m=3
N——碳原子数
n——数据点个数
p——压力,MPa
psys——体系压力,Pa
R——气体常数,R=8.314 J/(mol·K)
RMSE——均方根误差
s——数据的标准差
T——体系温度,K
t——温度,℃
x2——气体溶质在饱和时的摩尔分数
xi——测量得到的数据值,mN/m
xˉ——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mN/m
γ——界面张力,mN/m
Δρ——两相密度差,kg/m3
下角标
exp——实验值
cal——计算值